“时刻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。”
“坚决执行国家“双七条”和集团1号安全文件精神。”
“瞄准‘领先型企业、和美新常村’目标阔步前进”。
面对改革发展干帆竞发、百舸争流的滚滚浪潮,常村煤矿认真学习贯彻集团2014年安全工作会和四届三次职代会精神,坚持强化安全管理、创新安全机制、推进安全文化,为实现本质安全矿井夯实了根基。
三轮驱动 提升系统安全
面对地质条件复杂、采掘衔接紧张、瓦斯涌出日益增大、运输战线不断加长等发展困境,常村矿领导班子始终坚持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”的总体要求,以超前、问题和现场三大驱动为抓手,全力保障源头安全,杜绝重大事故。
“超前驱动”,提升系统安全、源头安全能力。按照“条件透明化、环境可视化、变化感知化、管控有效化”的思路,进一步完善瓦斯通风、地质含水、顶板矿压三大透明保障平台,坚决做到先抽后采、不抽不采,先探后掘、不探不掘,抽采达标、透明开采,从源头根治重大事故;业务科室全面加强系统变化感知能力、超前预控和动态管控能力建设,真正做到超前主动感知、制定措施预控、精准管控到位。
“问题驱动”,提升过程安全、动态安全能力。今年该矿全面推行“问题管理”法,掀起了“问题风暴”。把通报问题、剖析问题、解决问题,作为周二环节干部会、逐日调度会、专业系统会的主题。大力营造剖析问题的浓郁氛围,坚持狠抓问题管理,破解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关键’瓶颈。
“现场驱动”,提升现场安全、实质安全水平。该矿牢固树立“执行是金、现场为王”的理念,通过强化现场驱动,狠抓规章制度、安全措施的执行,强化队组的安全生产主体地位,强化科室的系统管控能力,现场变课堂、培训到现场,以现场为重心,强执行,控变化,抓细节,保证安全生产。
三个创新 锁定安全红线
创新是一个企业要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引擎。该矿以创新为动力,全面推进做实做细、做深做新安全生产工作,亮点纷呈,成效明显。
实行交义作业联动审批。为了完善交叉作业环节安全管理机制,实现各个环节的“超前预控、变化管控、关键受控”,该矿实行了交叉作业联动审批。当两个以上施工单位在同一区域内施工作业可能出现交叉时,根据现场情况签订《常村煤矿交叉作业告知单》,尽可能为对方创造安全的工作条件和作业环境。
推行安全锁定目视化管理。为实现对全矿井下、地面时间、空间生产单位各个作业环节的安全锁定,该矿各单位制作了日视化管理牌版,对作业区域设备位置、岗位职[:活动轨迹、禁入区域、临时休息区域、交叉作业区域使用不同颜色进行明确区分,做到人员时间、空间安全锁定管理一目了然。
确保关键环节作业到位。该矿将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关键工序、关键措施内容进行精简、汇总,制作成《岗位工种关键厂序、关键措施现场监察卡》,由安全员随身携带,确保队组关键岗位下种按照操作流程、正规循环进行作业,提高了井下现场关键工序安全监护的有效性和实用性。
三个贴近 构建安全文化
在走访常村煤矿的过程中,从整洁的办公大楼到火热的生产现场,从企业领导到基层员工,全员参与安全的深厚文化氛围,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常村矿始终坚持以基层一线员工为企业文化的承载者、传播者和实践者,坚持贴近一线、贴近职工、贴近生活,从小处着眼,点滴人手,广泛开展安全“微文化”创建活动。学习“三个百分百”、“三个全覆盖”相关内容和安全事故案例,各种图文并茂的警句、格言、漫画、图片等文化知识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“猴车文化”、“墙文化”、“椅背文化”、“餐桌文化”……为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安全文化动力。
他们还在全体员工中开展群众性安全歌曲征集活动,经过遴选、修改、包装在全矿成功传唱《安全为了谁》、《安全不能忘》、《安全为天》、《让事故都消失》四首歌曲,提高了员了自主抓安全的意识,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。文化带来了大发展,职工对常村文化的认知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。如今,讨论安全生产、学习“微文化”、传唱安全歌曲已经俨然成为常村人的习惯,逐步形成了富有常村特色的安全文化。
不止如此,该矿还通过实施“三个一”立体化帮教管理模式、问题管理法、移动课堂、亲情连心台等创新安全工作方法。在一系列安全制度的推动下,常村煤矿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健康稳定发展。
如今,常村煤矿这座年轻的矿井,那份从容和自信在今天的舞台上变得更为亢奋。常村人将以更好的精神状态,更扎实的工作作风,更有力的创新举措,只争朝夕、真抓实干,努力实现高起点上的新突破,跃马扬鞭,引吭高歌,续写辉煌新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