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,常村矿从实际出发,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确保商品煤质量满足用户要求,努力使矿井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,由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。
源头生产重“实”。为保煤质增效益,常村矿在原煤生产过程中,不断优化采煤工艺,通过浅截快割、见矸即止、提高破碎机锤头高度等方式,减少原煤在生产环节的块率损失,并加强对缓冲装置的管理维护,减少原煤在运输、洗选、转载等环节的块率损失。同时,加强工作面现场的顶底板管理,提高支护质量,杜绝冒顶,避免矸石、喷浆回弹、杂物混入煤流一条线,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采掘生产过程中原煤的灰分、水分、含矸率和硫分,保证原煤质量的稳定和提高。
煤质检验做“实”。煤炭运输是煤质管理的重要环节,常村矿进一步加强运输管理,保证外运商品末煤灰分达标。该矿根据灰分指标情况进行配装计算,严格控制灰分指标,并于每天装车期间由外运值班干部现场监督采样,做好相应记录。同时,常村矿对外运商品煤每个品种每月不少于8次抽查采样,每周不定时对商品末煤进行抽查3次左右,每次采样必须有调度指挥部和选煤厂采样人员同时在场,并依据煤质科化验结果进行考核,力求从源头保证质量,确保商品煤质量符合产品标准要求。
精细管理落“实”。为提高煤质块率,常村矿制定《煤炭质量管理办法》、《+470水平北翼1#回风大巷掘进作业规程》、《加强外运商品煤水分管理的补充规定》等针对性制度,各单位根据办法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煤块措施。常村矿调度室、安监处、生产科、机电科还成立煤质专项检查小组,每月对各采煤工作面煤质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,每月至少对两个采掘工作面提高块率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自主检查。由煤质科每月对选煤厂煤质进行动态检查,加强对原煤系统、洗选系统、产品仓的检查,对装车队外运装车等情况进行检查,所查结果以“五定表”形式上报,真正实现从并上到井下的全方位煤质管理。
奖惩分明显“实”。常村矿还进一步加大煤质管理考核力度,对不按规程措施工作的单位及超出标准煤样责任人进行绩效考核。同时,根据“方针目标管理”内容制定煤质奖罚办法,坚持煤质与工资收入挂钩,并设立一定金额的煤质奖,对提高煤炭质量做出贡献的职工进行奖励,对煤质不好的队组进行处罚,通过严管重罚,奖优罚劣,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主动抓煤质、保煤质的积极性。